时间:2014-09-11 14:47:00
11月25日,当穿上军装的张广奇精神抖擞地站在炕前时,秦丽艳看了又看、摸完还摸,突然发现了问题:“这军装怎么不是绿色的?”广奇给她解释:“这是冬天穿的迷彩作训服,绿色的要到部队才发呢!”
之后,秦丽艳一直处于昏迷状态。12月5日正式定兵后,德惠市武装部又破例提前把全部被装发给了正式被批准入伍的张广奇。当“全副武装”的儿子站在母亲炕前时,她又神奇般地苏醒了过来,但已经说不出话来了。儿子本想穿着军装跟母亲合张影,可是母亲最终也没能坐起来。这也成了张广奇永远的痛。
12月6日晚6时28分,已成为光荣军属的秦丽艳,安心地闭上了眼睛。12月10日,张广奇忍着悲痛的泪水,与其他新兵一道,登上了开往军营的列车。
三、欠债账本被发现,原来他的“小气”是种责任
带着妈妈的遗嘱入伍后,张广奇训练十分刻苦,每天别人睡觉时,他躲在被窝里偷偷看理论,早上战友还没起床,他已经在操场上跑的全身是汗。训练虽然刻苦,但战友们发现张广奇平常小气,连挤牙膏都算计着用,从来没人见过他买过零食。
在新训时,部队首长来看望张广奇,聊天过程中,首长发现了母亲临终前交给儿子、儿子又带到军营的一张“欠账单”――“秦书芬27000元、秦丽红9000元、秦丽辉3000元、秦丽微13000元、秦书秀13800元、秦丽侠60000元,平时小钱没记。”
了解完张广奇的情况后,团政委开会时提议:“吉林农村那边特别重视烧‘三七’,我有个想法,咱们派个干部,领张广奇回家给他妈上个坟……”此提议得到一致通过,团长还带头为张广奇捐款,在家的机关干部纷纷响应,,共捐了11030元。
12月22日,刚刚入伍才11天的张广奇,在部队领导的陪伴下,踏上了开往吉林德惠老家的列车。12月23日,跪在坟前的张广奇放声大哭。部队领导在张广奇父母的坟前表态:“把孩子交给部队你们就放心吧,从现在起,我们一定会把他培养成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孤儿兵爱岗敬业,感动临沂的兵妈妈
新训三个半月,张广奇以军事和理论全优的成绩光荣立了三等奖。新兵生活结束后,部队首长考虑到他的特殊情况,想把他送进司训队学驾驶,多掌握一门技术。可张广奇主动申请要到训练最苦的红军连接受锻炼。看到这是一棵好苗子,首长当即点头同意。
张广奇自强不息、刻苦训练的精神,也让其他战友倍受教育。张广奇所在师向全师官兵发出了向他学习的倡议。受到部队大家庭关爱的张广奇更加刻苦训练,多次在重大军事比武和演习中夺冠,先后被团中央和沈阳军区评为优秀共青团员,还先后荣立了三等功和二等功,被集团军评为十大先锋人物。
大义母亲临终送子参军的感人故事,也很快在部队和驻地传开。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艺术团团长陈世芳,含泪连夜赶写了东北大鼓剧本《爱》,赶到部队演出,演员职工还纷纷从微薄的收入中为张广奇献上爱心。面对众多的爱心,张广奇依然保持着本色,默默节俭生活,来偿还母亲欠下的债务。在经济紧张的同时,他发现驻地还有两名贫困的孤儿学生,他定期拿出部分资金来捐助,回报社会。
五、部队举行认子仪式,临沂从此多了一个好兵
这个孤儿兵的事迹被兵妈妈朱呈镕知道后,朱呈镕联系了部队首长,要认下张广奇为兵儿子,让他卸下负担,轻装上阵执勤,来取得更优异的成绩。9月8日,朱呈镕和另一名热衷拥军的女企业家周兵一起来到了辽宁,部队举行隆重的“兵妈妈认兵儿子”仪式。得知从沂蒙老区来了一位妈妈,20岁的张广奇不停地搓着手,又紧张又兴奋。
部队首长介绍完张广奇的情况后,这个孤儿的不幸已让兵妈妈和许多官兵泪流满面。面对着兵妈妈朱呈镕慈祥的目光,张广奇递上一束鲜花后,动情地叫了一声:“妈妈”。随即,现场一片寂静,这对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母子已经紧紧地拥抱一起,没有感激的话语,只有眼泪任凭流淌。而台下,众多的官兵们红着眼圈,过了许久才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我是一个孤儿,失去了爸爸和妈妈,每当听到战友的父母来电,我都想流泪,是部队让我体验到了家的温暖。今天是中秋节,是我最幸福的一天,因为这一天我和家人团圆了,我有妈了,今后我的家乡在沂蒙山。”张广奇抹着眼泪说,“以后我再休假,我就要回临沂了,我要多努力工作,把更多的喜讯带到临沂,回报妈妈。”
得知兵儿子省吃俭用,还有一些债务没有还上,朱呈镕当场表态:当妈的绝不能让自己的儿子受委屈,这笔债由她负责偿还了。只要儿子能在部队好好表现,她这个当妈的会解决好后顾之忧。
认亲仪式结束后,找到母爱的张广奇一直牵着妈妈的手,帮着妈妈擦眼泪。看着这对母子温馨的背影,部队首长告诉记者:张广奇是1994年出生的年轻战士,但他身上没有一丝娇气,那种自强不息毅力带动了广大的年轻官兵,让人看到了90后官兵身上的朝气和希望。更令人感动的是,沂蒙人民战争年代争相支前,和平年代依然拥军不止,沂蒙精神推动了这些年轻的战士更好的保家卫国,沂蒙红嫂的事迹也是部队官兵最生动的红色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