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1-07 15:38:00

在重庆市郊区一座老楼里,昏暗的灯光下,一张老桌上放着一张年轻军人的黑白照片,81岁的田伯芬老妈妈和84岁的老伴何良英不断叹气。寂静中,没人能体会到他们内心深处的丧子之痛和思念之情。照片中军人叫何田忠,父母希望儿子长大后能忠孝两全,可在1979年,何田忠为掩护全班战友,把自己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1岁。30年后,老人才在众多好心人的帮助下,找到了儿子远在云南的墓地。如今已经80多岁的老两口,晚年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再看儿子一眼。随着沂蒙兵妈妈朱呈镕的到来,两个老人看到了希望,12月18日,老人终于圆梦,还找到了儿子当年牺牲的地方。
1、 为掩护战友,引开敌人中弹牺牲
两位老人清晰地记得,儿子何田忠入伍的那天是1978年3月7日,从此再也没能回来。老人共有4个儿子,除二儿子身体不大好,他们把3个儿子全部送进了部队,四儿子何田忠入伍不久,就参加了南方边境作战,永久沉睡在了祖国的南疆。 田伯芬老妈妈回忆,儿子平时家信较多,到了1979年初,她再也没能收到过书信,有种不祥的预感时刻笼罩心头。直到1979年8月,她收到了儿子指导员的来信,得知四儿何田忠已经牺牲在了战场上,21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1979年2月20日晚6点。 据指导员介绍,当时,何田忠和全班战士在侦查时,被一伙敌人包围,班长的脚部中弹受伤,全班战友非常危险。危急时刻,作为副班长的何田忠摸起钢枪就跑向了另一侧,边开枪边跑,成功引开了敌人,全班战友安全突围,而何田忠却再也没有回来。 田妈妈有4个儿子,何田忠是最小的一个。川渝一带称最小的孩子为幺儿,得知幺儿牺牲后,田妈妈一家人的眼泪都哭干了,二儿子受到打击,精神变得不大正常。后来过了很长时间,幺儿的书信才收到,家人才知道,何田忠在部队表现突出,已经入党,在战场上发回的信中,仍立誓多杀敌,报效祖国。

2、 时隔三十年得知儿子葬在屏边
幺儿牺牲后,田妈妈和老伴最大的悲伤在于,一直不知道幺儿埋在什么地方。他们曾求助部队进行寻找,但遗憾的是,何田忠生前所在的部队早在1986年就撤编。 何田忠牺牲后,只要到每年的2月份,田妈妈都会因为思念幺儿,生上一场大病。因年龄增长和思念弟弟,二儿子的精神失常也开始加重,他的病也成了两个老人极大的精神负担。 2009年4月一个早上,田妈妈无意间看到《重庆商报》转载《解放军报》的一篇文章,这紧紧地揪住了她的心,解放军报记者李鑫曾是当年参战的一名老兵,为了缅怀曾并肩作战、牺牲在边境的烈士战友们,他写下了一篇报道。田妈妈几经周折,找到了军报的李鑫,哽咽着求助能否帮忙找到儿子的坟茔。 李鑫记者找到一位广西南宁的老兵,叫兰钢,为了帮牺牲的战友找家,兰钢多年来骑着自行车,跑遍了云南、广西境内的20多座烈士陵园,拍下了所有参战烈士的墓碑照片,提供给全国的烈属。几天后,田妈妈再度哽咽,因为李鑫来电,她幺儿的烈士墓找到了,就埋在云南屏边烈士陵园。 半个多月后,兰钢托战友把何田忠烈士墓的照片送到了重庆。整整30年,母子才得以相见,但此刻,儿子却是一张5寸的照片。2009年5月,田妈妈和老伴踏上了寻亲之路,2012年,田妈妈思儿心切,又去了云南屏边一次。 屏边烈士陵园,田妈妈和老伴一遍遍抚摸幺儿墓碑,看最后一眼。 84岁的何良英在部队首长的搀扶下,告别烈士。 临沂烈士刘旭林的墓前,他的弟弟和妹妹沉痛悼念烈士。

3、 兵妈妈圆梦,老人再看儿子最后一眼
今年,已经80多岁的老两口,晚年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再看儿子一眼,可两个儿子无业,一个儿子生病,日子过得捉襟见肘,一家人只能看着何田忠的照片默默落泪。这消息被深入部队拥军的沂蒙兵妈妈朱呈镕得知,前方拥军、后方优属的朱呈镕非常感动,决定帮两个老人圆梦,同时还帮助临沂籍一些老兵前往边境,看望牺牲的战友。 12月15日,朱呈镕来到重庆田妈妈家中,田妈妈的老伴何良英因患脑血栓,左腿不停抖动,得知能去看幺儿,他当即表示,身体没问题,一定要去!17日,一行人来到云南屏边烈士陵园,多日潮湿阴暗的天气突然变晴,一家人再度“团聚”,两位老人一次次抚摸着儿子的墓碑,任凭泪水打湿衣襟。“幺儿,妈再来看你最后一眼,我们年轻大了,真的要和你永别喽……” 又经过一天的山路颠簸,18日早上,一行人又来到了云南麻栗坡烈士陵园,在这里,沂蒙老兵们缅怀了当年牺牲的战友们。在1981年牺牲的临沂烈士刘旭林的墓前,他的弟弟和妹妹失声痛哭,33年了,他们第一次来到哥哥的墓前送上一束鲜花。 18日下午,一行人又来到了老山主峰,这里海拔1400多米,昔日的战壕已经长满青苔,山路两侧竖立大量警示石碑,“雷区,禁止入内”的红色字体让人惊悚,也让人感受到了当年战斗的惨烈。这里是边境线,在254号界碑前,10多名沂蒙老兵向当年战斗过的地方集体敬礼,而重庆的田妈妈和老伴也找到了儿子当年牺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