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嫂文化博物馆简介 红嫂故事 最美兵妈妈 红嫂文化博物馆动态
首页 > 红嫂文化博物馆 > 红嫂故事 >
红嫂故事
“沂蒙母亲”王换于
你把八路的孩子都喂活了,却把自个和儿子的孩子饿死了4个......”面对丈夫的指责,王换于含泪说:“俺们的孩子夭折了,俺们还能生啊!如果八路的孩子饿死了,烈士不就绝后了吗.....”在抗战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王换于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八路军伤病员、掩护干部、掩藏革命文件。她办的“地下托儿所”,抚养了50多位将帅子
更多
“红嫂乳汁救伤员”明德英
“渴...... 水......”焦裂的唇间吐出几个含糊的字后,被大批日伪军包围的沂南县马牧池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部附近的荒野,身负重伤的八路军小战士庄新民昏了过去。情急之下,正在哺乳期的明德英不顾羞赧,毅然解开衣襟,用甘甜的乳汁唤醒了那颗孱若游丝的生命......
更多
“再生母亲来生缘”祖秀莲
“娘,我就是您1941年冬天救活的小八路侦察排长小郭啊!娘啊,我挑着担子,在800里沂蒙寻您9年了,找的好苦啊......您是我的再生母亲,我来了就不走了,我要给您养老送终......”1956年的一天,当郭伍士跪着双腿扑向祖秀莲时,娘儿俩抱头痛哭,哭声让大地呜咽,小草噙泪······正是沂水县桃棵子村的这位再
更多
“谁参军我就嫁谁”梁怀玉
“前线急着要兵,青年只有积极参军支前,消灭鬼子,才能过上好日子......你们谁第一个报名参军,我就嫁给谁!”动员会上慷慨激昂地说完这句话后,17岁的营南县沫边镇“识字班”队长梁怀玉,红着脸羞愧地低下了头。“俺报名!”一个大了梁怀玉一轮的光棍刘玉明先举了手。在巾帼女豪梁怀玉精神的感召下,一天之内,全县就有148
更多
“痴情儿媳不改嫁”管爱振
“爱振,刚抬家里的这4名伤员,就交给你了......”1941年10月的一天,在平邑县柏林镇汪家坡村,八路军排长王成启气喘吁吁地对妻子管爱振甩下这句话后,便消失在夜幕中。管爱振和公公、婆婆立即将4名八路军伤员抬进蒙山北侧一个山洞隐藏起来。天还没亮,一个汉奸带着10多名日本鬼子闯进王家,当场枪杀了公公,管爱振也被
更多
“疯妈寻子盼儿归”
上个世纪60年代初,著名作家王火来到沂蒙山区深入生活,大队支书特意嘱附:“俺这块有个老红嫂,大家都喊她疯妈妈,她一定会来找你,你要准备好怎么说。”“疯妈妈”见到王火,像个孩子似的哭泣:“你见到俺儿了吗......”原来,解放战争中,“疯妈妈”的丈夫牺牲了,"疯妈妈” 又将唯一的儿子送去抗美援朝,也牺牲
更多
“没有丈夫的新娘”李凤兰
“俺三个儿子牺牲了,最小的儿子王玉德又参军了,得给他娶个媳妇伺候俺啊!”就这样,从来没见过新郎的蒙阴县李家保德村18岁的李凤兰嫁了过来。莱芜战役结束了、海南岛战役结束了、朝鲜战争结束了,李凤兰每次都到政府焦急地寻问:“我那口子怎么还不回来?”“王玉德走远了!”工作人员每次都这样回答。1958年,新娘李凤兰苦等苦
更多
“卖女换米”方兰亭
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阶段,八路军115师一个班的战士住进了兰陵县(原苍山县)月庄51岁的方兰亭大娘家中(后任温河县妇救会会长)。由于遭遇灾荒,加上敌人封锁,八路军几乎断了粮,战士白天打仗,晚上还要经常饿着肚子。方大娘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方大娘的丈夫周振苍,是党的地下交通员,惨遭日军剥皮杀害,方大娘沿
更多
“爱国拥军好妈妈”胡玉萍
从战争年代护理伤病员,到20世纪初养猪养鸡拥军,漫长的70年间,胡玉萍从不间断、不遗余力地把她的全部心血和无限挚爱倾注给人民子弟兵,她的情谊比山高,比海深,她的形象,是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写照和象征,她是伟大的爱国拥军好妈妈!和平年代,胡玉萍是拥军模范。她先后把两个儿子送到部队,1978年随儿子定居
更多
“赫赫沂蒙六姐妹”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伊淑英、冀贞兰、公方莲
不分昼夜,带领全村妇女为部队做军鞋、缝军衣、烙煎饼、护理伤员——支前模范群体“沂蒙六姐妹”,蒙阴县野店镇烟庄村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伊淑英、冀贞兰、公方莲的英雄名字,犹如历史长河中的耀眼星辰,光芒如初;她们的故事,犹如滔滔的沂河水,虎啸龙吟,如雷贯耳......1947年,在孟良崮中负伤的华东野战军某部连队指
更多